查看: 649|回复: 0

老兵且行远,关爱且心安

[复制链接]

228

主题

225

回帖

945

积分

三室一厅

寻爱有爱,植善有善

Rank: 4

淮币
941 个
威望
94 点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5-9-22 21: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移动
九月的淮北平原天蓝云白,晴空万里,正在孕酿着丰收的喜悦与甘甜。912日上午,作为淮北至诚爱心协会的志愿者我与四清、叶坤等六人开车,出拥挤、喧嚣的濉溪县城,越过几座横跨濉河两岸的飞虹般的大桥,市声渐远,行人渐稀。只有呼啸奔驰、南来北往的车辆不肯放慢匆匆急行的脚步。一路喘着粗气,喷着响鼻,排着黑烟,不甘落后,奔向路的尽头。
很快抵达沱河大桥。因前几日刚下过雨,宽阔的沱河碧水浩荡,清波粼粼。几只悠然大如白鸽的水鸟在水中嬉戏,忽然飞跃而起,轻盈的停落在河堤旁茂密而笔直的白杨树梢上,“叽叽咕咕”的唱上几句,复又扎入浅水处的蒲草中。只在一瞬它就叼起一只银白色的小鱼,展翅飞向远方,渐渐化成一个黑点消失了。
如剑而立、青碧如玉的蒲草仍在颤颤的摇晃,一群群小鲫鱼、鲤鱼只在同伴被叼走的一瞬,随溅起的水花四散奔逃,转眼就恢复了平静,依旧聚在蒲草丛中或觅食或追逐游玩。
车脱离繁忙的省道肖淮路,沿着沱河大堤蜿蜒前行。这是条普通的乡间水泥小路,显得狭窄而弯曲,象一条绸带把一个又一个横卧大地深处的村庄系住。
安静的村庄除了偶尔的鸡鸣狗叫,显得十分平和。
村庄连着田野。田野里是正欲成熟的大豆,青春的荚果从底处爬到枝头,一串串因饱满而变得鼓鼓囊囊,似乎要蹦射出来。田梗地头、路边沟沿都被勤劳的农民开垦出来,一株株芝麻迎风招展,顶梢上一层层白色喇叭状的花开得很热烈。它们尽可能抓住每一缕阳光,最大限度吸收营养和能量,赶在寒霜来临之前把最后一粒果实喂饱。
车子颠簸着行进在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浩荡无边的玉米青纱帐之中。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愉悦而放松。一排排密不透风粗壮的玉米,象庄严威武的士兵,忠诚的守卫着这方沃土,保卫着这方子民的冷暖危安。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个抗战老兵是排马村91岁的李广均老人。车还未停稳,听到动静的老人急忙迎出来,激动地拉我们坐下。我们把慈善基金会的大礼包打开,并向他一一展示:衣服、茶杯、太空被、纪念章、纪念币和“抗战老兵,民族脊梁”金铜色的奖牌。志愿者颖颖把纪念章给老兵戴上,他沧桑的脸上顿时笑开了花,激动的泪水涌出眼角。过去那段苦难的抗战历史逐渐显现,年轻时他参加游击队在长山区一带抗日,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最终把他们驱逐出我们的国土,获得全面的胜利。
随后,我们又给96岁高龄的黄埔老兵周宗勉送去了大礼包,并走访了王帮贵等两个新发现的抗日老兵,做了详细的笔记,准备为其建档,上报安徽省级老兵家园。
913日七点多钟,我又与韩潘军等志愿者一行四人就开车直奔朔里镇,走访新发现的93岁抗战老兵蔡书政。他19岁在萧县九区参加抗日游击队,多次与日军作战。由于年代久远,记忆减退,老人对于战争的细节多已忘记,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
走进朔里街另外一个抗战老兵史广敬家中。106岁的老人从容的站起来迎接,腰板直挺,不失军人的风范。老人1910年出生,曾在冯玉的部队任武术教官,后来多次参加与日寇的战斗,回乡后在家务农,多年来一直跟着养女史彩华生活。养女十分孝顺,对老人的照顾无微不至,堪称孝老典范。
深夜子时,万籁俱静,只有不知疲倦的秋虫还在唧唧鸣叫。我仔细把这两天走访慰问六位老兵的情况记录下来。也许我们能为老兵们做的只是这些简单琐碎的工作,即使能为他们申请点慈善救助,对他们来说有时也不过杯水车薪。
不过,这些抗战老兵历经岁月的风雨大多都能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对于物质上的救助没有过高的要求,精神上的安慰对于他们来说却很重要。他们曾经为国家,为民族流过血汗,能得到社会和国家的认可、承认就是对老兵们最好的安慰和奖赏。
时光已逝,老兵渐凋。集结爱心,大家行动起来。关爱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抗战老兵,就是在关注活的抗战历史。
铭记历史,关注当下,珍惜和平,致力发展,才能更好的开创未来!赋诗一首《初秋走访抗战老兵》。正是:
走访老兵民间求,几份耕耘几春秋。
铮骨铁梁国魂在,驰骋沙场战倭奴。
莫忘当年家国耻,汉奸走狗祖魂丢。
楚汉雄风遗江淮,壮志男儿气赳赳。
2015913日深夜 2015-9-16
秦建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