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46|回复: 0

[早期教育] 用心教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露宿街头

淮币
17 个
威望
10 点
发表于 2019-12-6 09: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省 移动
本帖最后由 guowangdeliwu 于 2019-12-6 09:53 编辑

微信图片_20191206094415.gif
常常听到做老师的朋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哪有什么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是家庭教育这一环节没做好罢了。”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后,就把教育的责任丢给了老师,不管不顾。等到发现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不好,又责怪老师,认为老师没有教好孩子。

但殊不知孩子出不出色,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邻居家妈妈谈到孩子学习时,总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我们家孩子就是不爱学习,每次让他看书就找各种借口。

老师也经常和我们谈话,让我们多监督,可是你说,老师都没办法,我们还能怎么办。”

后来才发现,孩子每晚做作业的时候,邻居就在外面看电视、刷抖音。孩子总是被声音吸引,每隔一小会就在门口探头探脑,想要出来玩耍。

邻居发现后就是一顿训斥,把他赶回房,久而久之,孩子愈发的逆反和暴躁。
微信图片_20191206094639.jpg
武汉的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5年内花了12万给儿子杰瑞报了17个培训班,杰瑞5岁时就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小托福考试得了全国前三名。

据了解,小杰瑞每周只能休息半天,每天都要学到9点才回家。杰瑞上一年级时成绩非常优秀,觉得老师讲的都很简单,反而认为其他同学都是笨蛋。

到了二年级时,杰瑞的成绩却开始下滑,从班里的尖子生变成了中等生,渐渐地,他开始厌学、不写作业、上课走神。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现象,却不言而喻的产生了同一个结果。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是最先在纸上落笔的人。

父母应当教会孩子的东西有很多,其中最首要的,就是稳定的情绪。
好情绪,源于好教养
情绪是教养的外在表现。

科学家认为,人的情绪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教养。

通过一个人的情绪,就能看出他的家教:父母情绪稳定,教育出的孩子性格温和;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多半性格偏激。
微信图片_20191206094635.jpg
传统的中国父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么性格暴戾,要么胆小畏缩。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使用怒骂、体罚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你是什么脾气,孩子就是什么格局。

梁启超共有九个子女,身为一位父亲,他深谙“情绪教养”之道。

日常跟孩子们讲话,语气一贯温和。可如果孩子违反了家风、礼节,他也会严厉训诫,决不姑息。

在他的教养下,梁家成为了近代史上名副其实的“精英”家庭,“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接受不完美,鼓励大过于说教
我们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应该是完美的,而我们父母的责任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时找出他们的不足,希望他们改正和进步。

我们把自己当作是完美的,因为只要我们认为是错的就一定是错的,只要孩子们按照我们的教导时时纠正错误,就可以最终达到完美境界。

这两个前提首先就经不住推敲——没有任何人应该是完美的,父母更不是。
微信图片_20191206094632.jpg
孩子的一生因此成为改错的一生,他们从不会到会的过程都演变成了改错的过程。

他们或者会谨小慎微,或者会叛逆。他们很难对自己满意和自信,因为他们永远有改不完的错。

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是一项长期工程,好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要懂得十年树人,百年树木的道理。

我们要学会鼓励、赞扬、表扬等方法,经常给孩子前进的动力。鼓励、赞扬、表扬一定要有针对性,使孩子明白为什么受到表扬,下一次再遇到此类事情时自然就明白应该怎么做了。

我们要经常性的与孩子做沟通,沟通的质量决定了解孩子的程度,了解孩子的程度决定教育孩子的效果。
意识到孩子的强项弱项
充分了解孩子生长、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了解您的孩子的特点,比如,发生在您孩子身上精彩的故事,孩子现在在想什么,孩子的优点,他的不足是什么等等。

意识到孩子要鼓励,所以虽然会有上述的责任心,但也会克制自己,多去鼓励孩子。

但是由于眼光仍然是在孩子的弱项上,并用孩子的弱项来比别人的强项,希望孩子取长补短,所以鼓励也来得有些牵强附会。

任何不是发自真心的鼓励都会被孩子们轻易地识破,而父母也不可能永远克制自己,所以很容易得出鼓励没效果的结论。

孩子也会在成长过程中时时关注自己的弱项,时时从自我身上找毛病,或者会加倍地需要父母的鼓励,以此寻找安全感。

当父母一旦穷尽了自己的空头鼓励,孩子的自信会大打折扣。
微信图片_20191206094628.jpg
对孩子的兴趣强弱项有很好的认知,主动为孩子创造机会发展强项,对弱项也会温和指出。

这样的父母是不是很完美?还不是。因为父母还是站在高处在评判孩子:你这点做得好,妈妈很欣赏。这点做错了没关系,下次注意就好了。

所以我们下意识地把自己摆在了孩子的审判台上,尽管我们是充满了正能量的审判,但审判毕竟是审判。

其实我们自己并不是全能的审判官。父母随时的结论不能给他们以探索的空间,一切都是在父母的预料之中,父母知道未来的一切。

只有用心的去发现孩子的内心,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鼓励与引导,才能收获真正的纯真童心。
独立的生命体,赋予其能力
对孩子每一点点的努力感动,每一点点的进步而欣慰。从孩子每一步的成长中学习体会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和孩子一起进步。

我们不会去评判孩子,只是平等地和孩子探讨事情。我们深知,生活的经验并不能赋予自己高出孩子一等的权利。
微信图片_20191206094624.jpg
孩子的经历将会是全新的,从这个生命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对新的生命有一种敬畏。

教育、培养孩子的能力来源于学习、思考和实践。家长们不要沉湎于盼望和苦苦的期待中,要行动起来,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积累知识,勇于实践,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而且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

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好的成绩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陈鹤琴先生曾在“活教育”原则中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微信图片_20191206094618.jpg
生活中也有一些父母,认为自己赚越多的钱就是对孩子越好。至于教育,不如就交给学校、交给老师。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就已经是耽误了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教导,绝对是对孩子影响最为深远的。父母只有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舍得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尽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的成长之路,才会更加平稳,更加开阔。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收入或者改变阶层,但成长不应该单纯的逼着孩子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做父母的,最该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合伙人”,尽量给孩子提供最大的帮助和引导。

当我们焦虑着孩子不该输在知识的起跑线上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也是孩子的起跑线。好的家庭教育,拼的其实也是爹妈的功底。



更多阅读尽在国王的礼物
微信图片_20191206094521.jpg


                                                                                                                                           国王的礼物
                                                                                                                                   源自新加坡绘本教育专家

                                                                                                                                 联系热线:18856108181


微信图片_2019120609461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