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4242|回复: 4

东山路学校去苏州大学轮训安排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2

积分

露宿街头

淮币
8 个
威望
0 点
发表于 2018-11-1 21:28:32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东山路学校去苏州大学轮训安排:
第一轮业务领导,
第二轮骨干教师,(空缺)
第三轮书记,
第四轮校长。

凡是教师的利益,一律不考虑,这也是杜集区东山路学校的传统了,nnd。
这学校真的要完蛋了,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13

主题

205

回帖

306

积分

二室一厅

Rank: 3Rank: 3

淮币
1348 个
威望
0 点
发表于 2018-11-2 08: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正常,教你一招去人民医院开病假记得请我吃饭啊

0

主题

2

回帖

3

积分

露宿街头

淮币
12 个
威望
0 点
发表于 2018-11-2 09: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安庆市 电信
一道杠的青春、 发表于 2018-11-2 08:59
正常,教你一招去人民医院开病假记得请我吃饭啊

你完全没看明白楼主的意思

0

主题

2

回帖

3

积分

露宿街头

淮币
12 个
威望
0 点
发表于 2018-11-2 09: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安庆市 电信
楼主,任何企业出门学习也没有雨露均沾的,与其埋怨不如自己多找原因

15

主题

28

回帖

48

积分

租房子住

Rank: 1

淮币
132 个
威望
0 点
发表于 2018-11-5 19: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电信
提笔前——其实手里并没有笔,现在都改用电脑键盘了,先说两句。本人不是作家,也不曾想着去当一名作家。但心底写作的冲动偶尔会间歇性地涌动着,告诉我去写点东西吧,可又不知从何写起。高中时曾经按耐不住地准备了一个大本子,而且也动笔写了几段农村生活的记录,就像是作文,但绝不是按照作文的那种感觉来写。不过后来都中断了。再后来又蠢蠢欲动过几次,也都动了笔,最终这个冲动的小火苗还是摇曳了几下便熄灭了。
  要想有好的输出,得先有好的输入。而我恰恰是个不曾熟读文学作品的那种人。我仅知道某个作家的存在,知道某部作品的存在,知道某个作品大概写了某个事。我信手翻阅过不知道是哪个年代,也不知道是哪位作家的某些作品;对某些作家虽不知其是男还是女,是老还是少,但凡大家熟知的我也能略知一二;至于国内外的那些名著我倒是完完整整地看过它们的电视剧或电影版。因此,我多少也算是个有些文学背景和文化底蕴的作者了。
  除了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写过日记、作文,硕士和博士阶段写过论文、教材以外,我没有任何写作的经历。但我知道,想写和会写不是一个概念。我从70年代走来,那是一个孕育改革精神的年代,那是一个推动改革实践的年度,那是一个奠定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成果的年代。总之,那是一个伟大的年代,就像春天一样,孕育了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世界。其中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鲜明的,他们有着各自经历和感受,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他们每个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打通了想写和会写之间的隔膜,只须你能够静下心来去征集、去挖掘。
  当代中国有不少的作家多为半路出家或是用非所学。但他们如何最终能修炼成“家”呢?我想,这无非是源自对写作的热爱,有着强烈的写作的冲动,或者是兴趣,就像当初我心里燃起的小火苗一样,只不过他的火苗燃烧的更旺盛、更持久。然后便是一个边写,边练,边思考,边探索,边提高的过程了。顿悟中,我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歌星并不都是,说得更准确一点,他们很少是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影星也很少是从电影学院毕业,企业家也很少是从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的,政治家、军事家们好像也都是这种情形。“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感觉也很符合当今的时代主题。
  至于曾经想去参加个写作辅导班,或者去进修个写作专业的想法不再是困扰我的问题了。写东西其实就是个由感而发、由表及里的过程。若真去弄个培训班,或者经过专门的写作指导、训练,我想那又恰恰被输入了一个成型的模式,成为写作江湖中成型模式的继承者,也许那才是修炼“家”的正途。但于我看来,并不是我的想法。于是,便找到了点感觉,找到了种自信。不需要某种模式或套路,想写点啥就写点啥吧。因为这才是最原生态的写法,也是最真、最快乐的写法。
  那究竟要点写什么呢。我觉着要写就得写点有色彩的东西。时代都是有色彩的,但这种色彩又绝不是眼前所看到的红啊、黄啊、蓝啊的。就如同艺术作品一般,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角,呈现出的往往也是不同的图景。
  70年代是一个有别样色彩的年代;70后也是一个有别样色彩的群体。那个年代的别样性造就了那个群体的别样性,而且这种别样性本身又具有典型性和标志性。也即是说70后的那群人不同于50后,60后,也不同于80后,90后,这似乎是句废话。而对于70后的人来说又却是一句非常真切的表述。70后具备了50后、60后和80后、90后身上所具有的核心色彩,而70后所具备的,50后、60后和80后、90后身上却少有显现。这种别样体现在他们所经历的社会变迁,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思想和文化概念方面的嬗变。
  他们大多从农村走来,如今又大多生活和工作在繁华的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城里人。这群人在当代中国家庭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行业、各岗位上发挥着中坚作用;他们经历丰富、年富力强,已经成长为支撑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时光匆匆,青春渐逝,如同沙漏里的流沙。他们见证着、经历着、并亲自参与推动着整个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传统和现代的两重色彩必然同时渲染在他们这个群体的身上。当代社会发展的成果既使得这群人倍感欣慰,同时也给他们带来诸多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冲突和矛盾集中体现在他们对价值观、思想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下一代的教育模式的选择等方面。展望未来,他们充满自信;回顾往昔,他们又深感怀旧——怀旧那年、怀旧那地、怀旧那人、怀旧那事,亦或许他们中一部分目前尚未达到如此怀旧的年龄,但终究会带着深深的眷恋。
  有感于此,即作“青春流进时间的沙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